來源:余艷 時間 : 2016-03-07
分享到:
奇志(1952— )遼寧復縣人。著名相聲演員。創(chuàng)作表演的相聲有《喜喪》獲中國曲藝牡丹獎,全國首屆相聲大賽大賽二等獎。曾任湖南省曲藝家協(xié)會主席。
好一個平民笑星
實話告訴你吧,相聲演員奇志也就一相聲演員,多一點都不是。盡管有人認為:奇志對中國相聲有貢獻——他融多種藝術門類之元素于相聲里,變“說”相聲為“演”相聲!
其實,就那么回事,別把他當名人。都是吃五谷雜糧長大,他眼里照樣沒神,說話照樣沒氣兒。真的,有什么了不起呢?
不就是在中國相聲步入低谷時,他另辟蹊徑如一匹黑馬殺出來了;
不就是把正味的京腔弄成湘方言,讓人倍感親近,于是,跟著起吆喝,夢里還鼓巴掌;
不就是獨創(chuàng)了一種相聲風格——把北方相聲死站著的“說”,變成活靈耐看的“演”,通俗著說就是變“說”為“演”。
“這改變可了不得!”多少人驚呼。還有人給總結:“此舉乃相聲劃時代、笑壇里程碑!”
“言重啊,言重!”奇志捶胸頓足地否認。他急了:最多是沒米下鍋,我弄出一碗酸辣面,可能還是綠豆、蕎麥之類的雜糧面,不過是換了種口味,真的沒什么,千萬別端高了,摔著我了。
怕別人沒弄懂,他再有理有據(jù)地釋懷:
“北方相聲早年是大戶人家逢喜慶壽事吩咐奴才耍的玩意兒。到新中國以后,被侯寶林、郭全寶、馬三立等相聲前輩演變成了藝術,‘玩意兒’變藝術那才是劃時代,那才叫里程碑。”
我們問:變“說”為“演”是不是徹底改變了相聲風格,在中國藝術道路上是轉折,對相聲來說是革命?!奇志一臉疑惑望著我們,似乎在想:是這樣嗎?
是這樣的——
從湘語相聲《喜喪》在中國曲藝牡丹獎首屆相聲大賽上異軍突起、一舉奪得表演一等獎,到后來接二連三在全國大賽上獲獎,“演”相聲這種風格就成了行家最好的肯定!
聽說過一晚上跑五六家歌廳,三年下來演上萬場的嗎?沒聽說吧,告訴你,奇志就這么干的。還場場都是這邊掌聲響起來,那邊吆喝喊起來,觀眾的喝彩噓聲從不虛發(fā)錯拋。相對觀眾早已膩味的老調相聲,奇志的作品就能與平民生活感同身受,與街頭巷尾的大眾共鳴,新鮮感、鄉(xiāng)親味誰說沒讓觀眾進入嶄新的美學境界?就在男女老少樂得人仰馬翻、喜淚橫流,甚至寵辱偕忘、痛憂全拋的時候,老百姓在回味:從前,只有北方笑星才是角兒,今天,在自己笑星面前那個開心喲,便是國嘴也沒叫我們這般樂過!
是誰說的:幽默是一種勞動態(tài)度?奇志的勞動換來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快樂,他的幽默是咱老百姓的幽默!
不過,他們的相聲也談不上入什么流、定什么派,南派、北派的專家學者也沒給過什么定論,有的是老百姓的口碑、市場的搶手,這算最好的定論嗎?當然,誰都難免惋惜:奇志大兵這張品牌本來可以在中國相聲界作為一個精美的瓷器,擺放在相聲藝術的長廊里,可惜,正在大窯里燒烤鍛造時,一盆冷水澆來,“精品”碎裂了、毀掉了。
好在奇志留下了相聲,在繼續(xù)他的相聲,并再鍛造他新的“精品瓷器”!我突然覺得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。奇志那一串串鮮活的故事賦予他不同旁人的傳奇色彩,使他的人格魅力也脫穎而出。這本書,我可不想說一個人是好人,另一個人是壞人。我是個愛笑的人,是被奇志一個個可笑的故事吸引了,再說給你聽,大家開懷一笑,多好。
但是,也想用奇志的故事告訴你:沒有嚴肅的人生態(tài)度,沒有自身的艱苦努力,奇志就不會走到今天!人活著不容易,要想不被壓趴下,除了一肩挑,還要頂天立地,是條漢子!其實,奇志有多少笑,就有多少同等的苦楚。他一生跟笑打交道,臺上,他給別人說笑,臺下,生活又給他出那么多笑話。笑人,笑己,笑事,笑人生。生活里是哭,舞臺上必須笑!他被生活調侃著,幾分無奈,幾分酸澀。
問天地:笑比哭好!
就笑吧。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