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體詩詞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>文學閱讀>古體詩詞

轉調

來源:詞學名詞釋義   時間 : 2018-10-09

 

分享到:

  一個曲子,原來屬于某一宮調,音樂家把它翻入另一個宮調。例如《樂府雜錄》記載唐代琵琶名手康昆侖善彈羽調「錄要」,另一個琵琶名手段善本把它翻為楓香調的「錄要」,這就稱為轉調。轉調本來是音樂方面的事,與歌詞無涉。但是,一支歌曲,既轉換了宮調,其節(jié)奏必然會有改變,歌詞也就不能不隨著改變,于是就出現(xiàn)了帶「轉調」二字的詞調名。楊無咎《逃禪詞》云:「換羽移宮,偷聲減字,不怕人腸斷。」「換羽移宮」,就是說轉調。戴氏《鼠璞》云:「今之樂章,至不足道,猶有正調、轉調、大曲、小曲之異?!箍芍姓{,不妨有轉調。在宋人詞集中,詞調名加「轉調」二字的,有徐幹臣的轉調二郎神,見《樂府雅詞》。這首詞與柳永所作二郎神完全不同。但湯恢有和詞一首,卻題作二郎神。故萬樹《詞律》列之于二郎神之后,稱為「又一體」,而刪去「轉調」二字。吳文英有一首詞,與徐幹臣、湯恢所作句格全同,卻題名為十二郎。由此可知,二郎神轉調以后,句格就不同于二郎神正調,而轉調二郎神則又名十二郎。萬樹以轉調二郎神為二郎神的又一體,顯然是錯了。

  但李易安有一首轉調滿庭芳,與周美成的滿庭芳(風老鶯雛)句格完全相同,這就不知道李易安何以稱之為轉調了。劉無言亦有轉調滿庭芳(風急霜濃)一首,所不同于滿庭芳者,乃改平韻為仄韻。以此為例,那么姜白石以本來是仄韻的滿江紅改用平韻,也可以說是轉調滿江紅了。沈會宗有轉調蝶戀花二首,亦見于《樂府雅詞》。這兩首詞與蝶戀花正調完全相同,惟每片第四句末三字,原用平仄仄,沈詞改為仄平仄。例如張泌作蝶戀花第四句云:「誰把鈿箏移玉柱」,沈詞則為「野色和煙滿芳草」,僅顛倒了一個字音。曾覿有轉調踏莎行一首,趙彥端亦有一首,二詞句格相同,但與踏莎行正調僅每片第一二句相同,余皆各別。吟哦之際,已絕不是踏莎行正調了。張孝祥《于湖先生長短句》于詞調下各注明宮調,惟南歌子三首下注云「轉調」。但轉調并非宮調名,可知是用以表明為轉調南歌子。但這首詞的句格音節(jié),與歐陽修集中的雙疊南歌子完全一樣,可知其仍是正調,不知何故注為轉調。又《古今伺話》載無名氏轉調賀圣朝一首(見《花草粹編》),其句格與杜安世、葉清臣所作轉調賀圣朝又各自不同。

  從宋人詞的句格文字看,所謂轉調與正調之間的差別,僅能略知一二事例,還摸不出規(guī)律來。大約這純粹是音律上的變化,表現(xiàn)在文字上的跡象都不很明白。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