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文訊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湖南作家網(wǎng)>新聞資訊>天下文訊

龔學敏的“詩人散文” 把美食書寫成了回憶錄

來源:封面新聞 | 張杰   時間 : 2024-02-23

 

分享到:

當一個擁有鍛造語言黃金能力的詩人寫起散文,往往會有新鮮的味道?!霸娙松⑽摹辈⒉皇窃娙藢懙纳⑽哪敲春唵?,而是詩人將詩歌的審美元素融入散文創(chuàng)作之中,而且詩人對社會事件的切入角度、對歷史和生活的感悟、對語言和節(jié)奏的掌控都有獨到之處。“詩人散文”于是就成為一個特殊而充滿了可能性的文體,因詩人獨特的觀照方式和特有的表達方式而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。世界上許多著名詩人,在散文創(chuàng)作中亦享有盛譽,展示了“詩人散文”的獨特藝術魅力。

在出版界,花山文藝出版社傾力打造的系列精品圖書“詩人散文”叢書,填補了業(yè)界空白,引發(fā)了詩歌和散文界的高度關注,備受矚目。這個系列收入當代最活躍的知名詩人撰寫的富有詩意的散文作品,目前已出版四季,共31本。第一季、第二季、第三季分別于2020年1月、2021年3月、2022年5月推出,包括翟永明、王家新、大解、商震、張執(zhí)浩、雷平陽、霍俊明、郁蔥、傅天琳、李琦、沈葦、路也、邰筐、王單單、葉舟、湯養(yǎng)宗、梁曉明、耿占春、何向陽、桑子、劉向東等國內(nèi)一線詩人的散文作品。

不僅寫食物更是寫人生

2023年11月,該叢書推出第四季,收錄了龔學敏《吃出來的人生觀》、林莽《在大地的果盤里》、雨田《大地的時光之痕》、唐小米《來日方長》、羅振亞《習慣溫暖》、宗仁發(fā)《雪的安慰》、海男《時間熔煉手冊》、黃禮孩《美在轉身之際》、張戰(zhàn)《雨梯上》等10位著名詩人的散文作品。這些作品或回憶故鄉(xiāng)故人,或暢談寫作體驗,或書寫生活感悟、心靈歷程,或呈現(xiàn)幽微處的眾生百態(tài)。

龔學敏1965年5月生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(今九寨溝縣),他的詩歌從那片土地上生發(fā),他的散文也因此而茁壯。在《吃出來的人生觀》中,共有26篇關于他家鄉(xiāng)美食的散文,這些美食包括洋芋燒雞、蕨菜、拌面飯、洋芋糍粑、桂花飯、蕎面、柿子酒、蕎餅、核桃花、火燒饃、水粑面饃、酸菜……除了寫食物之美,龔學敏更詳解食材來源、烹制手法、人生哲理、文化意義,耐人尋味。

跟一般食物題材的作品不同,《吃出來的人生觀》是一本寫食物的書,但又不僅僅是寫食物。因為書中并不是一味地夸獎這美味、欣賞那佳品,而是藉食物這個渠道回憶生活往事或者對人生進行深度思考,一本美食主題的書,被他寫成了一本誠意滿滿的回憶錄。

比如在《洋芋燒雞》中,龔學敏寫道:“外地人眼中,九寨溝大山里的奇異食材頗多,信手拈來便是山珍,加上不同的烹飪方法,以及關于飲食的不同風俗習慣,自然而然地產(chǎn)生了新鮮感。這種新鮮,既有對食材鮮活的理解,更是對填補整個人生飲食空白的希冀??涩F(xiàn)實總是會在無盡遐想后給人挫敗感,如同我們整個的人生。不少的東西,貌似美味,多吃一回,也就寡淡了,甚至不會再碰。飲食如此,發(fā)生在身邊的很多事情也是如此?!?/p>

在《柿子酒》中,龔學敏在寫柿子酒之前,先寫了一段他在九寨溝生活的往日記憶,“早先,冬閑是個美妙的詞。男人們?nèi)タ巢?,冬天的柴水少,沒有樹葉,輕一些,好收拾。女人們漿洗縫補,冬天沒雨水,好晾曬。沒有地里的活兒,有時間把風吹雨淋了一年的家收拾得像模像樣。平日里過日子,買洋火的錢也是居家人戶必須的支出。冬天好,整個火壟子一天到晚不斷火,也算省錢了?!?/p>

回憶故鄉(xiāng)的風土人情

春節(jié)走親訪友是經(jīng)常的事情。龔學敏寫道,“冬閑時,走人戶算是個大事。走人戶,走是個關鍵詞。山再高,也高不過山里人的情義,該走動的親戚,再遠,你來我往,一戶都不能落下。要不然,自己家里有個大凡小事,親戚們見面,提起來,臉面也掛不住。不說那遠的,就是在同一個寨子,山腳最下面挨著河溝的人家,到最上面山梁上架著的人家,也不是想串門就能抬腿串的。冬日里,山路走久了,倒是不冷。走著走著,身上就會不知從什么地方冒出汗來,感覺到渾身的濕。這是一種浸到棉襖棉花里的濕。到了親戚家,一坐下,背心便漸漸涼了起來,涼到感覺整個棉襖就是一個硬殼。一進院子便是很客套地寒暄,講完禮,便在火壟子邊坐下……”

在《桂花飯》這篇文章中,龔學敏回憶起自己的高考往事。在龔學敏的老家,蛋炒飯有一個詩意的名字,叫“桂花飯”?!跋裎乙粯訌霓r(nóng)村考出來的學生,高考是件關乎命運的大事,自然會記得不少的細節(jié)。我參加高考的第一天早上,母親給我做的就是桂花飯。記得米飯是頭天晚上煮飯時特意多抓了一把米剩下的。那個時候,關于早飯的概念,在我們家里,日常是玉米面煮的拌面飯,大米煮的稀飯已是稀罕之物了,再朝大米稀飯往上,真不知道早飯該是什么做的,已經(jīng)嚴重超出想象了。所以,高考時吃一碗桂花飯,已是全家人極盡想象力,想到天那么遠,才能夠想象出的最好的早飯了?!?/p>

1981年的高考,對一個農(nóng)村戶口的家庭而言,至關重要,直接關系到眼睛高度近視的龔學敏,能不能跳出農(nóng)門,會不會戴著厚厚的眼鏡下地去干農(nóng)活兒。他回憶對命運至關重要的一碗桂花飯,“是用家里中等大小的碗盛的,冒了尖。吃完飯后的碗,一粒米都沒剩,一絲蛋花也沒有,干凈的碗里只有些零星的油珠,說是油珠,其實,已不能用珠來形容,只是掛在碗壁上的油跡而已。這些油跡比平時的油黃些,想必是蛋黃的緣由。把開水倒進剛吃完飯的碗里,一涮,水面上便是油星。等著涼一些時候,嘴里的飯也嚼著嚼著咽下去了。這時的水溫剛好。一大口溫溫的水喝進口來,整個口腔像是吃完飯的碗,被這一大口水一涮,把口中的油又攪動起來,在舌頭上亂撞出一些不一樣的香來……現(xiàn)在細想起來,高考時的桂花飯應該是我吃的最后用桂花來形容的蛋炒飯了。因為那個讓我第一次知道蛋炒飯有這么一個詩意的名字的人——我的奶奶,就在我接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幾天走了。從那以后,再沒有人給我說這個詩意的名字。直到世事把我也變俗,只是偶爾地想起,心酸一下。我知道,這是我內(nèi)心深處尚存的一點點未泯的良知?!?/p>

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