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(wǎng)站首頁
湖南作協(xié)
網(wǎng)站公告
文學湘軍
作家訪談
新聞資訊
網(wǎng)上展廳
文學閱讀
新書快遞
毛澤東文學院
您現(xiàn)在的位置是:
湖南作家網(wǎng)
>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
>毛澤東文學院
2017-11-28
重構(gòu)文學性:中國現(xiàn)當代文學史寫作的一個理論問題
2017-11-28
楊劍龍:當代文學批評要有人文精神擔當
2017-11-28
王建會:文化創(chuàng)傷操演與創(chuàng)傷話語建構(gòu)
2017-11-23
金宏宇:新文學的版本批評
2017-11-22
鄒建軍: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存在的問題及關(guān)鍵詞闡釋
2017-11-20
何平:“史詩”是一個時代的文學“重器”
2017-11-20
韓傳喜:批評與創(chuàng)作當相互砥礪
2017-11-20
夏語冰:文學就是創(chuàng)造
2017-10-25
吳巖:中國科幻發(fā)展的路徑
2017-10-20
張冠華:新時期文藝理論界四“癖”之反思
2017-10-20
南帆:文學理論能夠關(guān)注什么?
2017-10-20
夏秀: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西文論之爭
2017-10-20
徐劍:從最真實的生活中淘一口新史詩的世相之井
2017-10-20
梁鴻:作為“知識”和“文學”的批評
2017-10-20
孫紹振:文論危機與文學文本的有效解讀
2017-10-20
方巖:“卑賤意識”與作為歷史證言的文學批評
2017-09-26
雷達:對近年理論批評中幾個問題的理解
2017-09-26
南帆:沒有現(xiàn)實意義的知識必將枯萎——談文學理論的現(xiàn)實品格
2017-09-26
李春青:在“體認”與“默會”之間——論中西文論思維方式的差異與趨同
2017-09-26
李舫:重建中國書寫的神圣職責
2017-09-26
張燕玲:建構(gòu)日益豐富闊達的文學格局
2017-09-22
吳巖:中國科幻思想的流變
2017-09-14
張麗軍:中國文學的英雄敘事和崇高美學
2017-09-14
張向榮:文學是人類真實境遇的寫照
2017-09-14
丁國旗:當代我國文論建構(gòu)的突圍之路
2017-09-08
咸曉婷:唐代文學家族研究的新體系與新建構(gòu)
2017-09-08
王洪軍:漢代讖緯的形成與文學理論價值
2017-09-08
趙興紅:中國精神與新時期勞動英雄的樹立
2017-08-29
雷文學:現(xiàn)代文學 老莊記憶
2017-08-29
王洪琛:故事、反故事與當代藝術(shù)
2017-08-29
易暉:神秘主義在當代文學的挫敗與恢復(fù)
2017-08-29
何建明:讓革命歷史題材創(chuàng)作鮮活起來
2017-08-29
單小曦:《文學存在方式研究:當代文學本體論的有效探索》
2017-08-29
王汶成:《文學話語:當代文論研究新轉(zhuǎn)向》
2017-08-24
嚴家炎:我看金庸小說
2017-08-11
朱中原:以“工匠精神”鍛造文學語言
2017-08-11
林雅華:文藝批評與文化認同之建構(gòu)
2017-08-11
艾士薇:重審克里斯特娃與中國——評崔柯的《克里斯特娃文本理論研究》
2017-07-31
王懷義:文體如何是革命性的
2017-07-31
烏·納欽:文學的“密碼”及其共享
2017-07-31
林雅華:重構(gòu)文藝理論的社會、歷史與政治向度————記“當代文藝批評:理論與實踐”研討會
2017-07-31
王曉明: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研究的“當代性”問題
2017-07-31
徐藝嘉:“審智”時代,文學需要重建認知基礎(chǔ)
2017-07-31
高楠:貼近文學實踐是當下文學理論建構(gòu)的要務(wù)
2017-07-27
吳福輝: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經(jīng)典性
2017-07-12
余岱宗:中國文論的原創(chuàng)焦慮與闡釋優(yōu)化
2017-07-12
孫紹振:醫(yī)治學術(shù)“啞巴”病 創(chuàng)造中國文論新話語
2017-07-12
劉大先:生活多樣性與文學理想
2017-06-29
高建平:論文學理論的性質(zhì)
2017-06-29
馬平川:散文創(chuàng)作應(yīng)警惕
2017-06-29
吳曉東:廢名小說“文章之美”
2017-06-29
范小青:寫小說和造迷宮
2017-06-29
趙目珍:先鋒的烈度與傳統(tǒng)的深刻——趙思運詩歌論
2017-06-29
李蕊:鄉(xiāng)土揭露與現(xiàn)代反思——評短篇小說《玩玩蓋樓》《大勇的黃牙》《孤獨之囚》
2017-06-23
溫儒敏:怎樣讀《圍城》
2017-05-31
王偉:域外交流視角下的《楚辭》研究
2017-05-26
季進:論海外中國現(xiàn)代文學研究的多音性和多地性
2017-05-26
王偉:域外交流視角下的《楚辭》研究
2017-05-26
沈立巖:文學與人同在
2017-05-22
楊義:文學與圖
2017-05-17
朱惠國:古代詞樂、詞譜與域外詞的創(chuàng)作關(guān)聯(lián)
2017-05-17
李掖平:文藝批評要著力維護“靈魂健康”
2017-05-08
汪政:大歷史中的個人史——評房偉的小說《中國野人》
2017-05-08
趙輝:中國古代文學的特質(zhì)
2017-05-03
一舞劍器動四方——讀王開林散文集《天地雄心》
2017-05-03
腹有詩書氣自華——記湯素蘭
2017-05-03
廖可斌:旗子與靶子——《史記》在明代文學中的地位和影響
2017-04-12
李壯:文學評論要拒絕“套路”“黑話”
2017-04-07
許芳紅:豪放詞風的形成
2017-04-01
《滄浪之水》的書里書外
2017-04-01
王躍文散記
2017-03-22
酈波:親近詩詞,把丟失的自我找回來——酈波教授在“復(fù)旦人文智慧課堂”的演講
2017-03-22
李玉 查建國:探索中國與西方文論對話路徑——“首屆西方文論中國問題研究高層論壇”召開
2017-03-22
曹文軒:這里也有很好的風景
2017-03-07
蓋建平:不斷被發(fā)現(xiàn)的“文學本體”
2017-03-07
陳培浩:2016文學批評:構(gòu)建文學話語的中國視野和文化自信
2017-03-07
朱萬曙:空間維度與中華文學史的研究
2017-03-02
無悔的堅守
2017-03-02
梁老師二三事
2017-02-22
畢飛宇:作家要永遠相信讀者比我聰明
2017-02-21
張叢皞:文學的慣性和有限的風景——2016年中篇小說印象
2017-02-21
沈葦:當詩歌面對地域和時代
2017-02-15
黃德寬:漢語史研究要避免落入新材料的陷阱
2017-02-15
張江:開放與封閉——闡釋的邊界討論之一
2017-02-04
延保全 王琳:《試論文學“流動空間”的建構(gòu):以金宋文學為例》
2017-02-04
鄭杰文:空間維度與古代文學研究
2017-02-04
江魂·船魂·民族魂——廖靜仁資江系列散文創(chuàng)作概評
2017-02-04
有關(guān)頭發(fā)
2017-01-20
雷達:對“小說戲劇性”的創(chuàng)新性闡釋
2017-01-18
2016年中國文學研究回顧:探究古代文學經(jīng)典價值的當代轉(zhuǎn)化
2017-01-18
2016年中國文學研究回顧:現(xiàn)當代文學研究熱點待深化
2017-01-18
“跨世紀文學”的文化構(gòu)想
2017-01-18
構(gòu)建中國新媒介文學批評話語體系
2017-01-18
陶淵明與傳統(tǒng)中國的家園世界——兼論古典詩文中“白云”意象的轉(zhuǎn)喻意義
2017-01-05
蔣子丹旁觀
2017-01-05
少鴻二三事
2016-12-30
李嬋娜:宗教史中的文本敘事與歷史建構(gòu)
2016-12-28
林語堂對當今英語教學的啟示——以《開明英文讀本》為例
2016-12-22
陳應(yīng)松:由中篇到長篇
2016-12-05
張叢皞:“中和之美”之于當下文學創(chuàng)作的意義
首頁
1
2
3
4
5
6
...
10
末頁
更多>>
文學資訊
AI為科普科幻領(lǐng)域帶來哪些發(fā)展新動能和挑戰(zhàn)
《網(wǎng)絡(luò)文學行業(yè)反洗稿自律公約》在京發(fā)布
2025國際布克獎短名單揭曉
新大眾文藝:從打工文學到素人寫作
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隆重舉行
更多>>
文學閱讀
彭秀平:春風吹過上堡
謝永華:甜蜜的呼喚
張雄文:老橋
湯江峰:他是一本書,耐看耐讀
郭丁文:滄溪三古
更多>>
作家訪談
盛可以、傅小平:“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生活方式,一種生活形態(tài)”
當人工智能秒成詩,詩人何為?
韓少功:文學因事而作因時而變
湖南省作家協(xié)會 | 版權(quán)所有 : 湘ICP備05001310號
Copyright ? 2005 - 2012 Frguo. All Rights Reserved